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叛逆少年到肿瘤微创治疗专家,周亮医生的成长与技术探索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1:22:00    

近日,在成都寰亚医院的手术间,周亮医生正在为一位胰腺癌患者进行纳米刀消融手术。手术室内,多台精密仪器闪烁着冷光,周亮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拿着消融针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肿瘤。这台看似平常的手术,背后却凝聚着一位医者三十年的执着探索。

叛逆少年的从医之路

30多年前的夏天,当年轻的周亮拿到高考成绩单时,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报考离家最远的学校。“当时根本没想过要当医生,就想走得越远越好。”坐在办公室回忆往事的周亮,如今已是国内知名的肿瘤微创治疗专家,但提起当年的选择,他依然会露出略带腼腆的笑容。

这个看似叛逆的决定,却让周亮阴差阳错地走进了医学殿堂。从医学院毕业后,周亮成为了一名普外科医生,在那个外科手术“大开大合”的年代,年轻气盛的周亮很快以精湛的手术技艺在科室崭露头角。

“那时候觉得外科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英雄。”周亮回忆道,“特别是做完一台阑尾炎手术,看着病人从捂着肚子进来,到挺直腰板出院,那种成就感特别强烈。”然而,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周亮开始注意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晚期肿瘤患者被各大医院拒之门外,因为他们的病情已经超出了传统手术的治疗范围。

为了帮晚期肿瘤患者找出一条生路,周亮开始接触国外的新技术、新疗法。很快,肿瘤微创治疗进入周亮的视野。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癌症,微创疗法定位精准、创伤小、副作用小,尤其适合不耐手术的晚期癌症患者及高龄患者。

尽管在外科领域已经崭露头角,周亮却毅然投入了该领域。

邂逅纳米刀技术

2015年,已在国内肿瘤微创治疗小有名气的周亮,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中国引进了首批纳米刀肿瘤治疗设备,周亮所在的医院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第一次看到纳米刀的工作原理时,我就意识到这可能改变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的命运。”周亮解释道。与传统热消融不同,纳米刀通过高压电脉冲在肿瘤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穿孔既能有效杀灭肿瘤,又不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但这种新技术在国内尚无先例可循。为了确保治疗安全,周亮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我们先用兔子做坐骨神经损伤实验,又用猪模拟靠近胃肠道的肿瘤消融。”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团队才谨慎地开展了首例人体治疗。

突破“癌症之王“的治疗困局

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其5年生存率不足10%。2017年,周亮接诊了一位特殊的胰腺癌患者——广州的李先生(化名)。

“李先生在中山肿瘤医院做过开腹手术,但打开腹腔后发现肿瘤已经无法切除,只能原样缝合,取了样本,做了活检。”周亮回忆道。走投无路的李先生找到周亮时,肿瘤已经压迫胆管,导致全身黄染、剧烈疼痛。

经过多学科会诊,周亮团队决定采用纳米刀消融结合微创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很成功,术后李先生的疼痛明显缓解,黄疸也逐渐消退。更令人惊喜的是,8年后的今天,这位曾经的“绝症”患者依然健在,和老伴过着游山玩水的退休生活。

“这样的案例在胰腺癌治疗中堪称奇迹。”周亮说,“但纳米刀不是魔术棒,它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他特别强调,对于肿瘤直径小于5cm、未侵犯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纳米刀能显著延长生存期;但对已经广泛转移的患者,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联合诊疗,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

技术创新背后的医者仁心

在周亮的办公室,挂着一幅特殊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八个大字。这是他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所有年轻医生的忠告。

“现在很多年轻医生追求手术速度、穿刺精度,这没错。”周亮说,“但更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他要求团队每位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完成“三个确认”:确认影像资料、确认手术方案、确认应急预案。

这种严谨的态度,让周亮团队在完成600多例纳米刀手术后,依然保持着零死亡的纪录。

精准医疗的新征程

转入肿瘤微创治疗十多年来,周亮不但潜心研究技术,更将其整理成论文,在《中国肺癌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乳腺病杂志》《广东医学》《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等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数十篇。

更难能可贵的是,周亮团队还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国同行,多次在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大会等会议做专项演讲。“得益于治疗方式的改进,我国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医生投身这个领域,攻克更多疑难,将癌症这种疾病长期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周亮对肿瘤治疗有着更远大的愿景。“现在的纳米刀还需要全身麻醉、影像引导,未来可能会有更智能的治疗方式。”他描述着自己理想中的肿瘤治疗场景:通过血液检测就能锁定肿瘤位置,输入特定指令后,治疗因子就能精准杀灭癌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组织。

虽然这样的愿景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但周亮坚信方向是对的。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开展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从叛逆少年到医学专家,从传统外科到微创介入,周亮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但在他心中,自己始终是那个“拿着手术刀与死神赛跑”的医生。正如他常对学生们说的那句话:“技术会过时,但对生命的敬畏永远不会。”

通讯员万清文

相关文章
  • 老年患者术后如何食补?这几个误区要远离→

    做完手术的老年患者,科学食补是“吃”出健康、“补”出活力的关键。不过,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对于食补仍存在误区。例如,盲目购买高端食材,认为“食材越贵越好”;坚信“补得越多越好,补多了也没害处”,导致进食远远超出日常所需;认为“别人吃了有效果,对我也一定有好处”,盲目跟风进补。专家指出,术后食补是一门

  • 为乡村产业注入“青春力量”

    大学生团队查看春砂仁长势。大学生团队在池塘边了解氹仔鱼养殖情况。位于阳春市圭岗镇的大河茶场。大学生团队通过直播提升圭岗氹仔鱼知名度。大学生团队与大河茶场负责人座谈交流。大学生团队与村干部座谈交流。捕捞圭岗氹仔鱼。开发智能导览小程序并制作宣传视频,通过线上推广助力“茶文旅”融合发展;深入调研春砂仁产业

  • 一脚踩中带菌牙签,男子险丢半条腿!医生:这种感染太凶险,小伤口千万别大意

    一根用过的牙签,竟让深圳的王先生(化名)差点“烂”掉整只脚!几天前,他光脚踩中自己刚剔过牙的牙签,觉得“小伤而已”未作处理。不料一周后,脚底溃烂、小腿肿胀,脓液恶臭难忍,痛到无法行走。经医院诊断,元凶竟是口腔里的三大细菌“组团”入侵。医生紧急提醒:任何刺伤,无论多小,都需立刻处理!脚底扎个“小洞”?

  • 青海首批 !

    “相比于抽象的X光、CT、MRI等影像学图片,骨模型能让患者和家属更直观、清晰地理解病情、病变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方案,可以通过触摸和观察模型,更好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增强对医生的信任感,改善医患关系。”7月10日,天域(青海)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晶说。日前,东川工业园区企业天域(青海)

  • 紫牛热点 | 3岁男童因“打呼噜”入院做手术,昏迷不醒多天,被初步诊断可能“脑死亡”

    近日,广东湛江3岁男童小苏经历扁桃体手术后被初步诊断可能“脑死亡”的事让人揪心。他于6月27日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双侧扁桃体囊内切除手术,然而术后,他持续昏迷不醒,中间经历抢救,后脑电图异常。家属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是因为口呼吸和打呼噜去医院看病的,这么点小事情,没想到是这个

  • 赋能康养新生态 启幕财富管理新征程 ——泰康HWP优才项目落户渭南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财富管理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泰康人寿HWP(健康财富规划师)优才计划加速布局,继西安、延安、咸阳相继落地后,优才项目在渭南正式启动,成功实现了泰康"长寿时代解决方案"在关中平原的又一深度布局。作为连续荣登《财富》世界500强的保险集团,泰康此次在渭南的战略性落子进一步完善了以西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