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肥城:这里的边角地“活”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2:04:00    

立秋过后,暑气渐消,微风中已然带着丝丝凉意。踏入山东肥城市安驾庄镇,一幅独具韵味的秋日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错落有致的农舍被郁郁葱葱的艾草环绕,田野里一排排油葵随风摇曳,路边闲置的荒坡上,成片的酸枣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农户的院墙根处,小菜园里绿意盎然,与河道下的莲藕相映成趣,处处洋溢着秋日里别样的生机。

近年来,安驾庄镇立足本地实际,将发展“边角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精心描绘出“南香附、北酸枣,房前屋后种艾草;松柏子、菊花瓣,漫山遍野栽樱桃”的特色产业蓝图。

荒坡地“生金”。在安驾庄镇,曾被忽略的“荒坡地”,如今成了村民增收的“宝地”。走进前寨子村,一片片大樱桃园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樱桃园并非传统的大规模农田,而是利用村内闲置的山坡地开辟而成。前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武文平说:“以前这些荒坡地杂草丛生,既不美观,又浪费空间。现在镇里引导我们把荒坡地利用起来种大樱桃,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增加一份收入。每年樱桃花盛开时,我们这里还会举办樱桃花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南杨村则将闲置的荒坡改造成了酸枣种植园。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采摘酸枣,加工成酸枣汁、酸枣糕等产品,远销周边城市。村党支部书记刘洪振说:“酸枣加工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酸枣种植面积,打造酸枣特色品牌。”

这些边角地的开发利用,不仅让闲置的土地“活”了起来,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安驾庄镇通过引导村民利用边角地发展特色种植,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边角地“兴村”。房前屋后的边角地、院墙根的闲置空间,在安驾庄镇被赋予新价值。以艾草种植和小菜园为代表的“边角经济”,正成为兴村富民的重要抓手。

和埠岭村的边角地块上,艾草郁郁葱葱连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独特清香。村民们忙着收割成熟的艾草,捆扎成束运往加工厂。“这艾草不挑地,院墙边、地头边都能种,割了还能再长,一年能收三茬。加工厂收去做艾条、艾绒,咱一亩地能挣四千多块。”村民赵大姐擦着汗笑道。镇里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还帮助村民对接市场,确保艾草销售渠道畅通,带动村里的50余户参与,村集体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农户院墙根的小菜园更是一派热闹景象。安驾庄村村民李阿姨正给黄瓜架绑绳,翠绿藤蔓上挂着条条嫩瓜,旁边茄子紫得发亮,豆角垂成绿帘。“你看这院墙边的小菜园,以前就是块没人管的空地,现在种上了黄瓜、茄子、豆角,既能供自家吃,多余的拿到镇上集市卖,一年下来也能多挣不少呢。”李阿姨边浇水边笑着说,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近年来,安驾庄镇统一规划“微菜园”建设,发放菜种、提供种植技巧培训,还在镇上设“边角鲜”直销点,让小菜园的产出直通市场,每年为农户增收人均超2000元。

小坑塘“聚宝”。坑塘与河道曾是安驾庄镇治理的难点,如今通过“坑塘养鱼、河道种藕”的模式,变成了“水上银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东王家庄村的坑塘边,养殖户王师傅正划着小船投喂饲料,水面顿时泛起圈圈涟漪,成群的草鱼、鲤鱼争相抢食。“这坑塘以前就是个废水坑,淤泥厚、臭味大。镇里组织清淤、修坝,咱搞起生态养鱼,一年能出鱼两万多斤,纯利润有十来万。”王师傅笑着说。通过推广“稻渔共生”“坑塘生态养殖”技术,配套建设水循环系统,确保养鱼不污染水体,全镇30余个废弃坑塘被盘活,年产鲜鱼150余吨,带动20余户养殖户增收。

河道里的莲藕种植同样红火。一片片荷叶铺展在水面,粉白荷花点缀其间,水下藏着饱满的莲藕。村民们乘着木盆穿梭荷叶间,手持工具采收莲藕,泥水飞溅中露出丰收的喜悦。“这河道种藕不用占耕地,还能净化水质。收的莲藕除了卖鲜货,还能做成藕粉、藕夹,镇上的农家乐都抢着要。”升家庄村杨大哥介绍道。目前全镇河道莲藕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年产莲藕500余吨,同时发展“荷塘垂钓”“采莲体验”等项目,让河道既产“生态菜”又生“旅游金”。

如今的安驾庄镇,荒坡、边角地、坑塘河道这些曾经的“边角料”,在精准规划与用心经营下,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富矿”。从林果满坡到艾草成畦,从菜园飘香到鱼跃莲香,“边角经济”不仅鼓了村民腰包,更重塑了乡村的生态与活力,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因地制宜、增收致富的动人篇章。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穆姝琪)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相关文章
  • 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双河村:书屋焕新颜 文化惠民生

    【来源:中安在线】8月22日,盛夏骄阳下的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双河村新风堂改造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挥汗如雨抢抓工期,只为赶在秋收前完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新的文化生活。“天气是热,但这会儿施工正好能赶在秋收前完工,不耽误家里办喜事!”“以后看书、带孩子玩、办酒席都在这一个地方,多方便!”

  • 肥城:这里的边角地“活”了

    立秋过后,暑气渐消,微风中已然带着丝丝凉意。踏入山东肥城市安驾庄镇,一幅独具韵味的秋日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错落有致的农舍被郁郁葱葱的艾草环绕,田野里一排排油葵随风摇曳,路边闲置的荒坡上,成片的酸枣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农户的院墙根处,小菜园里绿意盎然,与河道下的莲藕相映成趣,处处洋溢着秋日里别样

  • 北京怀柔长哨营满族乡灾后重建稳步推进

    受强降雨影响,长哨营满族乡乡域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为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长哨营满族乡在全乡24个行政村开展“党旗飘扬聚合力 同心重建满乡家”活动。乡机关党总支党员在沿河公园清理淤泥。乡机关党总支党员在沿河公园开展环境整治,清理淤泥,扶正倾倒树木,清除断枝,捡拾各类杂物。各行政村共出

  • 济源以“叫应”机制转移“隐患点”群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刚开始我的思想还有点转不过弯,现在又没有连阴雨,好好的不让我在家住了,非得叫我住到‘大队部’。”7月23日,处于太行深处的济源王屋镇东西山村村民王世聪说:“现在明白了,这是党和政府为咱好,担心咱的安全出问题哩。”在“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山区往往因地质地貌复杂,遇到

  • 呼和浩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致全体市民倡议书

    广大市民:近日,呼和浩特市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气象部门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为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呼和浩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如下倡议:一、请市民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不外出。二、请市民远离高层建筑、电力设施、大树、广告牌以及河道、堤岸、山坡、泄洪区等危险区域,避开积水路段及下沉式立交桥。三、严禁在河

  • 汛情就是命令 防线就在一线 直击赛罕区防汛一线的坚守身影

    7月24日呼和浩特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赛罕区各镇、街道闻“汛”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强化应急演练、充实物资储备、加强宣传引导等多项举措,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人民路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开展防汛入户排查,重点对老旧房屋、低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