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麦冬“吃”出新花样|“镇”有看头——四川镇域经济样本调查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6:30:00    

编者按

四川有2000多个建制镇,因为区位地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不同,镇域发展独具特点、各美其美,“镇”有看头。

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镇域经济样本调查,在行走中近距离发现一个个小镇所蕴藏的强劲发展动能。

本期一起走进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

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绵阳观察 郭超英 文/图

【小镇名片

芦溪镇位于三台县西北部,距绵阳市区13公里,现有绵遂高速、G427两条对外大通道,在建绵遂内铁路穿芦溪镇而过并设有站点。芦溪镇拥有麦冬种养循环、生猪种业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绵阳市健康食品(三台)产业园,现有规上企业36户,是中国麦冬之乡、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四川省百强中心镇。2024年,芦溪镇规上工业总产值65.31亿元,位列赛迪镇域经济西部100强第75位。

制图 甘翠

【小镇故事】

4月的绵阳,阳光正好。从高空俯瞰涪江畔的三台县芦溪镇,一片青绿,“中国麦冬之乡”六个大字的路标清晰可见。

4月16日,沿着芦溪镇涪城村的田埂前行,连片麦冬地里,数十位村民蹲成一排,将一株株修剪整齐的麦冬母苗稳稳摁进地垄,娴熟的步调出奇一致。

“这些都是今年收成的麦冬去根后优选的苗子,行距保持在20多厘米,这样才能让麦冬发得旺。”种植户尹素英起身跺脚抖了一下裹满泥土的胶鞋,说话间她和同伴已利落地栽完三米长的地垄。在她身后,一块块绿油油的麦冬地仿若七巧板,组合成一幅幅村民增收致富的版图。

俯瞰芦溪镇成片麦冬地。

三台县种植麦冬的历史有数百年,涪江冲积出的砂质土壤富含矿物质,加之充足的光照与水源,让“涪城麦冬”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常年种植“涪城麦冬”6万多亩,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核心种植区芦溪镇有着1.85万亩麦冬标准化种植区,年产量近6000吨。

去年8月,麦冬被国家相关部门列入药食同源管理,价格水涨船高,种植麦冬的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今年麦冬干果每公斤最高卖到了140元,比去年上涨了十多元。”尹素英告诉记者,芦溪镇几乎每家都种麦冬,她家的两亩地仅种植麦冬今年的收入就超过了8万元。

依托麦冬“土里刨食”,芦溪人“吃”出了更多新花样。

芦溪镇党委书记姚芝春告诉记者,每当播种和新苗繁育时节,在标准化种植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绵阳市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便会蹲点指导,让农户种植麦冬更专业。同时,镇上平台公司使用的数字化溯源系统会记录这里每一株麦冬的生长轨迹,从田间到车间的品质把控严丝合缝。

麦冬系列产品

品质是根基,产业链延伸才是麦冬价值跃升的关键。“麦冬须根被萃取成添加剂,融入食品和饮料中,身价要翻好几倍。”走进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副总经理黄铭介绍新开发的麦冬清润茶,该产品已走进三台的部分商超,即将奔向全国货架。

产业链在延长,麦冬地的产值也在提升。“麦冬喜阴,套种玉米既保粮食又增收益,一亩地综合收入能到5万多元!”姚芝春指着地垄间的玉米苗说道。近年来,“麦冬+粮食”复合种植模式在当地推广开来,使麦冬地的利用率与农民收入双提升,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涪城村村民陈凯便是其中之一:“以前外出打工远离家人,如今在家打理土地外,还能到镇上企业兼职,挣得不比外面少。”

拥有麦冬种养循环、生猪种业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让芦溪镇在产业融合的浪潮中悄然蜕变。位于芦溪镇的绵阳市健康食品(三台)产业园,36户规上企业集聚;“猪—沼—药”“药—粮—菜”循环农业模式让沼液还田、沼气发电,种养结合效益倍增……通过延伸麦冬、生猪两大特色产业链条,芦溪镇2024年推动有机肥厂年产量突破4万吨,开发麦冬深加工产品5类,带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3亿元。

相关文章
  • 星宸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1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4月18日晚间,星宸科技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4亿元,同比增长16.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6亿元,同比增长25.18%;基本每股收益为0.62元/股,同比增长14.81%。公司拟以4.21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

  • 大悦城:去年净亏损29.7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70亿元

    4月18日,大悦城(000031.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大悦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约357.91亿元,较2023年下降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9.77亿元,较2023年下降103.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6.17亿元,较2023年下降37.

  • 第五届消博会闭幕 意向签约金额约920亿元

    中国商报(记者 贺阳)4月18日,为期6天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闭幕。在当天举办的闭幕通气会上,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曾蓉说,本届消博会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67家企业、4209个消费品牌参展,规模创历届新高,专业采购商超过6万人,相对于第四届增长超10

  • 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王雨萧、谢希瑶)记者18日从商务部获悉,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数据显示,1至3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9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15.1亿

  • 答记者问|山东2025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含新量”高,民营经济挑大梁

    今天(4月18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负责同志介绍2025年一季度山东省外贸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刚才介绍一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实现稳量提质。请问,今年以来山东外贸领域有哪些亮点和积极变化?袁涛:正如刚才介绍

  • 麦冬“吃”出新花样|“镇”有看头——四川镇域经济样本调查⑪

    编者按四川有2000多个建制镇,因为区位地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不同,镇域发展独具特点、各美其美,“镇”有看头。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镇域经济样本调查,在行走中近距离发现一个个小镇所蕴藏的强劲发展动能。本期一起走进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川观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