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熊璋:优化青少年学习与创新的新生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43:0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带来的教育变革,将给青少年的学习与创新带来丰富的资源、多元的工具、愉悦的学习生态,从而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活力。

营造青少年学习与创新的新生态,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以德育铸魂、智育增慧、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固本,推动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多维度实现均衡成长,塑造健全人格;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精神与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开设前沿科技课程、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使其掌握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科技浪潮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主体;有助于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以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为纽带,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过程中涵养为国为民的宏大格局;有助于强化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在传承与创新中筑牢精神根基,成长为既有国际视野又深植本土文化基因的新时代栋梁;有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与创新的内在动机,通过创意引导和激励,营造包容试错的轻松和谐学习环境,让好奇心与求知欲转化为持续创新的动力;有助于夯实青少年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基础,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研究为路径,系统锤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干,为未来发展优化青少年、中国未来一代的核心竞争力。

优化青少年学习与创新的新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些变革和提升不可避免。教育理念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摒弃以分数为单一导向的评价体系,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将品德塑造、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纳入教育核心目标;教育模式要从同质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精准识别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与发展潜力,通过分层教学、走班制、定制化学习,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教学方法要从满堂灌转变为自主式、项目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方法,以问题驱动、任务导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实践探索中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教育空间要从局限的学校和教室转变为覆盖学校教室内外、社区、企业、大自然等更广阔的空间,整合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等社会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的学习场景,让学习突破物理边界,真正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全方位赋能青少年的成长与创新。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熊璋)

来源: 学习强国

相关文章
  • 思想观澜|发挥好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法治社会形成的必要前提,而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法治和诚信建设,发挥好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强诚实守信的价值引导,提高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水平。”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

  • 以“大保护”下活“一盘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沿黄九省区,不仅亲自谋划部署,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

  • 煤矸石如何变成“生态土”?在榆林,探访中国首个碳基固废中试基地→

    7月11日,陕西榆林。“活力中国调研行 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陕西省碳基固废资源化利用中试基地,轰鸣的机器声中,煤矸石正在这里经历着神奇的蜕变。作为中国首个碳基固废中试基地,此地承担了万吨级煤矸石分质利用制备生态功能土关键技术中试示范项目。通过破碎、分选、分级选等多道工序,煤矸石在此被精准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宁夏牢记嘱托,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立足“一河三山”生态坐标、“一带三区”总体布局,落实“四水四定”,并不断深化

  • 长图|超2200亿元!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7月11日下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文、长图|陈倩 侯梦菲

  • 商洛市柞水县人民法院:为牛背梁筑起司法保护屏障

    在秦岭南麓,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这里不仅有令人陶醉的原始森林、峡谷风光等自然景观,还蕴藏着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全国最大的冷杉古树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等在这里繁衍生息,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牛背梁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