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蓉(广西大学)
近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北京通过某订房平台上以95元/晚的价格预定了一家快捷公寓单人间,但实际入住时却发现该房间面积不足5平方米。该贴引发大家的广泛关注,有人称之为“胶囊房”,也有人质疑其是否符合最基本的居住和消防标准。该发帖网友表示入住前根据预订平台的照片预测过房间大小,但入住时还是被房间的实际情况所“震惊”。目前,面对是否属于虚假宣传的质疑,公寓方回应称,预定平台图片只是参考,已和平台沟通并退还房款。(4月25日 上游新闻)
根据发帖网友提供的订房平台照片来看,该快捷公寓的单人间信息包括“公共卫浴;1张1.2米单人床;6-8m²;部分有窗”等,其房源照片展示为一间浅色调、配有床铺和整齐衣柜的空间。该平台展现的房间信息与实际大约“50厘米”宽的单人床、无窗无空调的房间情况相差较大。公寓方回应中的“参考”一词实质是在掩盖虚假宣传的事实。
本来,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是为了便捷消费,但多数商家却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侵害其知情权和消费权益,这种欺诈的行为和风气怎可任其扩展。商家要想长远发展,就应当停止虚假宣传,专注提高自身商品品质。
虚假宣传的现象充斥着各行各业,一次又一次地损害消费者的权益。除了订房平台的虚假房间信息,还有餐饮业的“网红”食品、网络图片与现场“判若两地”的风景区、直播间售卖的商品等等。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大量商品信息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当消费者因为商家的虚假宣传而得到了较差的消费体验时,其正当权益便受到了侵害。
部分商家虚假宣传,害人也害己。购物平台商品的“货不对版”是常见现象,当许多商家在吐槽“退货率太高”的同时,是否考虑过是自身在用精致却虚假的商品图片欺骗消费者。面对这样的欺骗,许多消费者不会买单,他们可能会退货、索赔或是提醒他人避雷……这难道是商家想要看到的结果?如今,各商家竞争激烈,都想要吸引到消费者的注意力,但绝不应该以找人精修图片、过度宣传自身商品的方式。而是应该专注提高和保证商品质量,以真实的信息、合法正当的方式向消费者宣传,真正有质量的商品才会赢得消费者长久的青睐。
打击虚假宣传,除了商家自省和消费者的抵制,还需要相关法律作为最坚实的保障。我国法律对虚假宣传行为有严格的规制,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第二十条规定了经营者违反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情节的严重性,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甚至可能吊销营业执照。商家应该明白,法律底线不容挑衅,否则只会自食恶果。
“真金不怕火炼”,商家若有高质量的商品,真实宣传又有何惧?若是没有,虚假宣传也只能盈利一时,最终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和长远发展的机会。商家应当意识到虚假宣传的危害,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