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丝路长歌 文脉悠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23:00    

丝路长歌 文脉悠远

——“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举办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居陇山之侧,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千年走廊。驼铃声声,黄沙漫漫,历史在这里沉淀出璀璨珍宝,文明在这里交织成华彩篇章。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以及中国美术馆藏品240余件(套),涉及彩陶、简牍、帛书、画像砖、花砖、陶俑、木俑、写经、彩塑、临摹壁画等多个类别,勾勒丝绸之路上的绵长文脉。

观众在“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鲁 鹏摄)

一窥汉字书写的演进

展览的线索之一是围绕汉字与书法的源流与演进,通过史前陶器、青铜器铭文、汉简帛书、隋唐写经等与“书写”有关的展品,讲述汉字书写从萌芽到成熟的转变、从实用到审美的转向。

距今4000多年的马家窑彩陶钵上,陶钵口上的“フ”符号闪烁着先民智慧的火花,昭示着汉字萌芽的雏形;秦公鼎上庄重的青铜铭文,镌刻着春秋肃穆的史实,是书写的规范与印记;汉简帛书中的率意笔势,记录着边塞将士的烽火狼烟、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字里行间流动着书写的生命力;隋唐抄经的谨严风骨,以恭敬虔诚之心,体现着佛教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相融。

刻“フ”宽带纹彩陶钵 半坡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

位于展厅“C位”的15块刻石,选自甘肃省博物馆藏明代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再现了王羲之、柳公权等书法家真迹,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据悉,《淳化阁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刻丛帖,由宋太宗赵光义下令编纂,精选历代书法名家手迹,梳理书法发展脉络,可谓书法界的“百科全书”。在《淳化阁帖》的众多翻刻版本中,肃府本因摹刻精良、底本稀有,与“关中本”“泉州本”并称为《淳化阁帖》的三大明刻体系,现存140余块,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研究宋明书法传承的关键实物资料,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大量简牍以及与之相伴出土的纸张、纺织品、木器等文物也广受关注。比如《相利善弊剑册》共6枚简牍,约210字,以规整隶书书写,墨迹清晰,其内容聚焦于刀剑的鉴别标准与工艺特征,是现存最早的系统性相剑文献。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这些文物内容丰富,涉及汉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防御、语言文字等多方面,不仅对研究秦汉至西晋时期中国先民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法律制度等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和中国书法艺术非常系统、完善、直接的文献资料。”

展览中还有不少书写工具,比如汉代毛笔的代表性作品“白马作”毛笔。该笔笔杆中下部阴刻隶书“白马作”三字,刀法工秀整齐。汉代保留着“物勒工名”的手工业传统,“白马”应是制作此笔工匠的名字。这支竹制毛笔距今2000多年历史,通长23.5厘米,正是汉制长度单位的一尺,与王充《论衡》所言“一尺之笔”的长度相合,可见当时的毛笔制作已经有成熟严格的规范。

彩绘木六博俑 汉(甘肃省博物馆藏)

古代艺术与当代创造对话

绘画与彩塑是展览的另一个主题内容。这部分不仅有画像砖、陶俑、木俑、彩塑,还有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壁画临摹作品,体现了敦煌艺术的现代转化与千年文脉的薪火相传。

马家窑彩陶的纹饰,律动着原始美学的生命力,是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想象;秦木板地图的点线,勾勒出山川的标记,蕴含着先民对家国天下的认知与守望;汉代木俑的古拙造型,舞动着鲜活的张力,凝结着质朴的诗意;河西魏晋画像砖以简笔描绘,定格着市井烟火与生活温度……

与文物同时展出的,有常书鸿、段文杰、吴作人、常沙娜等名家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这些作品不是对壁画的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理解和艺术风格,对今天艺术创作的守正创新具有启示价值。比如潘絜兹的中国画《石窟艺术的创造者》,是其艺术生涯集大成之作,不仅是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复现,还以现代工笔技法重构历史场景,成为传统艺术现代转型的典范。

敦煌乐舞(之一)(水彩、粉画)周令钊作(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现场,年逾鲐背的油画家靳尚谊看着自己的两幅临摹作品,颇为感慨。回忆起自己1978年去敦煌临摹写生的经历,他说:“临摹敦煌壁画对我之后的创作有积极的影响。敦煌的壁画形式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我来说,这些研究很重要,也很必要。因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油画,很自然要逐渐追求中国文化在油画中的表现。我的一些创作也用到了佛像壁画元素。”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牛克诚表示,本次展览将丰富的展品汇聚在“丝绸之路”这一主题之下,既展现出以甘肃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自身的绵延文脉,也体现了这一文脉在全球文明河床中激起的壮丽浪花。

至此,“墨韵文脉”系列展览已经举办第七回。牛克诚认为:“这个系列展整合美术、文物资源,从而以当代审美观照古代文物,让古代文物照亮当代美术创作方向。它所展示的不只是‘墨韵文脉’,而是具有完整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的中华文脉。”(赖 睿)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 央媒报道甘肃公安应急救援

    【来源:甘肃公安】当暴雨倾盆,险情降临,冲锋就是使命。甘肃公安以“汛 ” 为令,第一时间吹响救援集结号,从湍急河流到泥泞山路,再到街头巷尾,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甘肃公安争分夺秒转移受困群众、雨中救援的事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集中报道。发布:甘肃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编辑:藏蓝 小成 声明:此文版

  • 政协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任免名单

    政协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任免名单(2025年7月3日政协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丁霞敏同志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许继宗同志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巩炜同志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牛纪南同志不再担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 河南一男子自称考古人却直播贩卖文物?多方回应

    大皖新闻讯 6月30日,有网民发帖举报,河南焦作一男子自称是考古工作者,却直播带货售卖铜钱箭簇等,疑似贩卖出土文物。涉事男子在回应大皖新闻记者时称,他是在考古现场工作的技工,所售卖的物品并非真的出土文物。焦作市以及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均表示,该男子并非他们单位工作人员。网民举报“考古人”开直播贩卖出土

  • 这个新兴职业 让沉淀千年的文化“随手可摸”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2024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列入新职业名单。在这群活跃于文博与潮玩交叉地带的“年轻力量”中,90后的曾舟,让三星堆的文物青铜神树、大立人“动”了起来,也让国宝变成地方美食的“代言人”。从博物馆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曾舟和他的团队,不断用创新的文创产品讲述中国故事,也激发着一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温馨提示

    各位考生:2025年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将于2025年7月1日10:00准时关闭,已填报志愿的考生请务必于志愿填报系统关闭之前仔细预览核对,还未填报的考生请及时填报志愿并提交。预览核对志愿步骤如下:1、登录甘肃省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考生服务平台;2、选择普通高考模块,点击“立即进入”;3、点

  • 百姓看联播 | 这小县城 有“两把刷子”

    化妆刷千千万,沧州青县占一半。沧州青县,正在用一支“刷子”,书写传奇。每年有上亿支化妆刷从这里走向全球,支撑起年产值30亿级的“颜值经济”。前不久,长城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传播官艾米莉来到这里一探究竟。“我这就带你们去揭秘,看这把小刷子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艾米莉来到青县化妆刷的生产车间。整理梳毛、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