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海城市举办第五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来自海城市23所学校的369名学生围绕智能运输、机器人足球、火星生存挑战等8大项目展开激烈角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素养已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类竞赛,是推动科技与教育“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以赛促学”不仅是举办科技类竞赛的目的,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要想真正实现通过比赛促进学习,首先要明确科技类竞赛的教育属性。赛事的目标应从单纯的竞技转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要优化赛事设计,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赛事内容应充分融合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知识,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要构建良好学习生态,拓展比赛的教育价值。学校应以比赛为契机,建立常态化科技学习社团,引导学生在赛前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赛后进行复盘总结,提升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在“教”与“赛”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比赛中的典型问题、优秀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科技类竞赛,是一场科技与教育的“双向奔赴”,是一次智慧与梦想的深度碰撞。通过科学设计、系统组织、多元评价与资源整合,以机器人大赛为代表的科技类竞赛完全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
鞍山日报评论员 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