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构建深耕“三农”的普惠金融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5:17:00    

【学思践悟】

作者:谭燕芝(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新时代的金融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系统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推进普惠金融深耕“三农”,更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加快完善扎根“三农”的金融供给体系。新时代的金融供给应更加适应农业农村的现实需要,切实满足“三农”事业发展的各项需求。首先,探索错位发展新路径。政策性金融机构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专注服务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低的领域;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依靠资金、渠道、技术优势,加快服务下沉;中小金融机构强化支农支小定位,利用其深耕当地的优势,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其次,营造优势互补新生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贷款期限优势与商业银行的渠道、产品、技术优势相结合,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兴旺、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领域能够持续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大型商业银行将产品优势与中小银行地缘、人缘优势互补,能够协同满足重点群体的多元需求,支持中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中小微企业等重要主体发展壮大。最后,打造合力惠农新业态。充分利用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非信贷产品,引导涉农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行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债券,推动农产品期货研发上市,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农村振兴基金等,多渠道保障农业农村资金需求。

二是持续创新亲农便农的服务模式。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新时代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应当以实现好、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为基本遵循,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引领农民农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打造各展所长的协作式金融服务。加强银政合作,推进重点领域、重要群体相关信息共享,充分对接各地政策部署、工作规划、配套资源;加强银保担合作,建立相关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扩大涉农信贷服务范围和规模;加强银企合作,有针对性地配套金融服务,支持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共生共荣的圈链式金融服务。聚焦农村产业规划,创新贯通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信用主体,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推进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衔接,全方位助力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推进便农惠农的融入式金融服务。依托金融服务点,提供政务、民生服务,主动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普惠性的金融服务送到千村万户、田间地头。

三是不断丰富强农兴农的产品体系。聚焦民生重点领域,不断开发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新时代农村金融工作需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兴产业、富农民、美农村的金融产品,持续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全力满足广大农民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围绕农村产业兴旺,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产业链升级、涉农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针对性创新农机具抵押贷款、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业供应链融资、农业生产托管贷等金融产品,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牢牢兜住民生这一底线,围绕城乡融合,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多元化、体系化金融产品,着力满足新市民在教育、就业、创业、住房、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聚焦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围绕生态宜居,加强对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重大工程的支持,创新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产品,助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精准助农的金融科技。应牢牢把握数智化发展大势,贯彻支农、带农、惠农、利农的理念,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首先,科技赋能拓展覆盖广度。积极搭建和推广智慧农业、智慧生活、智慧公共民生等“三农”特色场景,为农村居民提供智能化生产管理、便捷化消费结算、线上缴费支付等服务,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场景服务模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性。其次,数字融合提升服务深度。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工商、税务、司法等多维数据整合共享,推动涉农底层资产数字化、透明化,开展数据资产增信,破解农村经营主体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融资难题。最后,算法驱动优化支持精度。挖掘与土地确权、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等相关的“三农”大数据,利用算法驱动进行精准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匹配贴近各类农村主体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方面的金融需求,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五是切实筑牢稳健可靠的风控防线。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事关国家金融安全、乡村振兴事业和农民财产安全,必须不断深化对农村金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统筹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信用风险识别、预警、管控和处置制度,强化业务全流程风险管控,常态化开展授信风险排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准确把握涉农产业周期性规律和重点区域风险特征,根据各类主体特征和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策略,明确各环节风险点,切实防控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提高领导干部的金融工作能力。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7日 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构建深耕“三农”的普惠金融体系

    【学思践悟】作者:谭燕芝(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新时代的金融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系统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领

  • “合川造”摩托车向“新”提速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日前,在重庆津沙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数十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运输小车在生产车间内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工人们正铆足干劲抓紧生产。“今年一季度,我们公司来自南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订单持续增长,摩托车产量达到3.6万台,同比增长60%。”重庆津沙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财务

  • 吴开华到台安县调研

    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开华来到台安县,就涉农民生项目突出问题排查整改、企业生产经营及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开展巡河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台安县八角台街道老边村,吴开华随机走进村民家中,与群

  • 5月1日起,这四类人员可再迁回农村户口!

    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生效,新规为原农村户籍人员开辟了“返乡落户”通道,并规定回迁人群、条件等。根据规定,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上学、服役、务工、婚姻等原因,户口迁入城镇转为非农业户口的,除公务员(不包括聘任制公务员)外,家里仍有房屋或土地的(承包地,自留地

  • 厦门国际银行与华为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人民财讯5月1日电,4月29日,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门国际银行”)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上正式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科技赋能、人才培养共建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致力于推动金融行

  • 省农能中心参加首届农村能源行业发展大会并作典型交流发言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_工作动态】4月23日,以“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聚焦农村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农村能源行业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围绕农村能源民生工程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低零碳乡村建设、农村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开展专题研讨、技术展示及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