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双喜临门”!潼湖湿地迎来珍稀鸟类紫水鸡与黑脸琵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2:45:00    

  惠州日报讯 (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陈丹芝)近日,惠州潼湖国家湿地公园接连传出生态喜讯:记者首次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的家庭活动影像,监测人员更观测到7只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濒危物种(IUCN EN级)黑脸琵鹭在此过境停歇。

  在最新拍摄的画面中,两只成年紫水鸡带领三只幼鸟在水草丛中觅食嬉戏。幼鸟体色偏灰褐,与成鸟鲜明的羽色形成对比,绒毛未褪、行动稚拙,这一完整的家庭活动影像,首次证实紫水鸡在潼湖湿地自然繁殖成功。紫水鸡被誉为“世界最美水鸟”,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在我国罕见于西南部地区,多栖息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据观测,该家庭活动区域植被茂密、水质清澈,成鸟频繁为幼鸟示范如何啄食水生植物,展现了典型的亲子互动模式。

紫水鸡在水草丛中觅食。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通讯员陈丹芝 摄

  同步记录的黑脸琵鹭群尤为珍贵,有着“鸟界大熊猫”的美誉。监测显示,黑脸琵鹭在沼泽湿地上停歇补给,用匙状喙来回扫动觅食和梳理羽毛,其标志性的黑色匙状喙与白色羽衣形成鲜明对比。广东惠州潼湖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黑脸琵鹭全球数量仅存7000多只,此次潼湖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7只停歇,这一罕见集群现象,说明历年来潼湖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成效逐步显现”。

黑脸琵鹭在沼泽湿地上栖息。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陈丹芝 供图

  据介绍,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将平塘湖和各条出入园河流划为湿地保育区,采用“人巡+机巡”方式,在平塘湖沼泽滩涂等重点部位设置了视频监控和生物监测设备。同时,实施“无人机巡护+红外相机监测+陆生野生动物智能调查与监测”等常态化监测措施,密切监测野生动物繁衍及其栖息地安全,坚决防止捕鸟及破坏栖息地环境的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科263属364种、脊椎动物25目70科172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黄胸鹀、彩鹮、黑脸琵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4种。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潼湖国家湿地公园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相关文章
  • 共赴盛会!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智库代表齐聚郑州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于7月23日至2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峰会由新华通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来自上海合作组织26个国家的150多家主流媒体、知名智库、政府机构以及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多名代表参会。本

  • 海西—海南750千伏加强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本报讯(记者 张弘靓)记者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我省海西—海南750千伏加强工程纳入国家规划,规划新建线路长度1442公里、新建变电容量1260万千伏安。海西州是我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 广州暂未接到因台风“韦帕”造成的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报告

    7月20日,记者从广州市应急管理厅获悉,为全力防御台风“韦帕”,截至20日17时,广州市转移危险区域人员23786名,暂未接到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报告。受“韦帕”影响,7月19日9时至20日17时,广州市南沙区龙穴街广船国际龙门架录得全市最大阵风32.4m/s(11级),全市平均面雨量为8.8毫米

  • 国家防总针对广西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7月19日17时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偏东方向约700公里的海面上,正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预计将于20日下午至夜间在广东深圳到海南文昌一带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登陆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21日擦过广西沿海地区。受其影响,20日至22日,广西北部湾海面及南部

  • 中国数字“智造”为上合国家产业转型贡献智慧

    新华社天津7月13日电(宋瑞、马博文)抓、握、捏、按、手指开合……来自南开大学的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吴莫凡在摄像头前做出手部动作,一旁搭载了上千个多维触觉传感单元的仿生灵巧手立刻同步复刻,动作流畅得如同照镜子。日前在天津举办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上,帕西尼感知科技展出的仿生灵巧手,吸引大量来自上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宁夏牢记嘱托,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立足“一河三山”生态坐标、“一带三区”总体布局,落实“四水四定”,并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