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6月30日,有网民发帖举报,河南焦作一男子自称是考古工作者,却直播带货售卖铜钱箭簇等,疑似贩卖出土文物。
涉事男子在回应大皖新闻记者时称,他是在考古现场工作的技工,所售卖的物品并非真的出土文物。焦作市以及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均表示,该男子并非他们单位工作人员。

网民举报“考古人”开直播贩卖出土文物
网民举报:有人直播贩卖文物
6月30日晚,有网民发帖称,河南焦作一男子在社交平台注册账号为“考古人某生”,一直打着“考古人”的旗号在考古现场开启直播,让还没有验收的工地暴露于网络,并直播带货,售卖铜钱箭簇。
发帖人称,当他质疑这些“货”来路不明时,对方回答说,“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大哥给的”,并声称其非在编人员,所卖之物不是文物,(质疑者)没资格管他,不该去挑他一个“为考古发声者”的刺,随后将质疑者拉黑。
发帖人表示,涉事男子自称考古人,行为却比肩“古董贩子”,此举是在败坏考古队伍形象,并质疑对方行为不被允许。
举报内容还显示,涉事男子在某社交平台主页自称考古人、专业技师,从事考古十余年,还罗列了河南、陕西、重庆等一串地名,IP地址显示为河南焦作。评论区也有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源,还有人留言质问:“哪个考古所让你出来卖文物?打着宣传考古卖文物,丢我们考古的人。”

当事人主页自称考古人,从事考古十余年
涉事男子回应:是考古工作人员,售卖的并非文物
7月1日,大皖新闻记者看到,在某社交平台上,“考古人某生”粉丝为3000多,发布的视频多为考古工作日常,今年5月和6月均有直播记录。
而在某短视频平台,该账号粉丝达2.7万,主页同样自称“考古人”,从事考古十余年,发布的视频也多与考古有关。2024年,该账号还曾发布视频称,有幸在博物馆看到自己当年发掘出来的文物。近一年来,该账号直播频繁,最近一次直播在6月30日晚。6月26日,该账号还发布了一段箭簇的视频,并配文“已售”,有人留言询问是否还有,其回答:“有。”
该账号公开的联系号码显示,其归属地为河南焦作。7月1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该男子,他回应称,自己确实是考古工作人员,但因为考古工地不允许直播和拍照,所以他并未在考古工地进行直播和拍照,发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网络,不是现场实拍,虽然每天都直播,但售卖的是铜钱加工成的文创、文玩等,不是出土文物。
当记者询问其是不是河南焦作的考古工作人员时,该男子并未正面回应。当记者进一步追问其工作单位时,他表示不方便透露,“让他报警吧,然后让警察跟我联系。”该男子如此说道。

该男子发视频称东西已售
考古部门回应:涉事男子并非我单位职工
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如果是焦作市的考古项目,第一时间到场的应该是该研究所,但网民提到的“考古人某生”并非该单位工作人员,其所发布视频中场地也不在焦作,接下来还要进行调查,“他要是打了焦作考古人的旗号,那确实是不合适。”
“我们也确定这个人不是我们的。”记者转而又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求证,工作人员回应称,“考古人某生”并非他们单位的干部职工,考古工作人员现场开直播带货是违规行为,他们单位有严格的要求不允许开直播,所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基本工作纪律。

涉事账号发布的考古工作日常视频
当事人再回应:是考古技工,开播是为了宣传文物保护
7月1日中午,“考古人某生”主动联系大皖新闻记者。他说,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联系了他,他想就网民的举报内容再次澄清:他姓毋,是焦作人,但并非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也非任何单位在编人员或合同工,而是一名考古现场工作的技工,负责现场的发掘,指导工人干活,全国来回跑,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从业已有十多年。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还告诉他,他的账号名容易引人误解,他将更改名称。
毋某进一步解释称,其售卖的箭簇是从古玩市场进货,每一枚都有来历,并非网民提到的出土文物,“咱是干这个的,我不可能知法犯法,触碰这里的东西。”
毋某称,考古现场不允许直播和拍照,他是在户外直播,让人感觉是在考古,其实并不是真在考古工地直播,发布的视频大多是搬运网络视频和拍摄自己以及其他技工的画面。开播快两年,出发点是宣传文物保护,让大家对考古有所认识、认知,对于网民发帖举报他直播贩卖文物,他将在直播间进行澄清。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编辑 方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