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广州中考志愿填报迎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在第一批次志愿中首设“3+4”中本贯通培养通道。这一创新举措为2025届初中毕业生开辟了七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升学路径,两所试点中职学校各开放20个名额,标志着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报读了中本贯通,是否就意味着读本科“板上钉钉”?“3+4”中本贯通项目录取分数线大概多少?记者就此采访了试点校和学界专家。

3月9日,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举行的职教高考咨询会现场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崔文灿摄
王牌专业锚定智造升级
今年,广州有两所中职先行先试: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将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联合培养学生,首年招生人数20人;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则与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车辆工程专业携手,首年招生20人。
首批试点的两大专业精准锚定产业升级需求。轻工职校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联袂打造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聚焦智能装备研发与工业机器人运维领域,着力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集成工程师。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则聚焦培养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级技术人才。该校校长巫兴宏表示,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旨在通过7年培养,一方面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车辆工程方面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广汽本田培训师为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订单班同学授课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学校提供
根据学制安排,学生在中职学校完成三年中职教育后,通过全省统一考核即可直接升入对接本科院校继续四年深造。
这种长周期培养体系并非简单的学制叠加,而是经过精密设计的系统化工程。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解释,该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效率。贯通培养通过长周期、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避免了中职与本科课程重复、技能培养断层等问题。学生可在7年(中职3年+本科4年)内完成从基础技能到高阶创新的系统训练,缩短成才周期,提升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目前,中职已经有“3+证书”考试、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三二分段、高职自主招生等多种升学途径,为何再增加“3+4”这一模式?巫兴宏认为,“3+4”中本贯通培养不仅有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还能满足中职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其7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设计,打破了中职、本科原有学制的壁垒,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与高阶性。
进入“3+4”不代表进本科“板上钉钉”
根据广州市招考办的录取安排,中本贯通班在第一批次招生,采用普通高中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统一投档录取。虽然“3+4”和三二分段同在第一批次招生,但按市招生办的录取方案,两者有先后顺序——先录取“3+4”考生,再录取三二分段考生。
“3+4”怎么上?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方介绍,将通过“专业课程分层递进+公共基础课精准强化”的双轨策略,实现中职与本科课程体系的无缝衔接,中职阶段包括通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能力课程三大类,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共195学分,合计3528学时,其中公共基础类课程必修1704学时、选修210学时,占54.43%。系统优化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把每科周课时从2节提高到4节。
对于家长和考生尤为关注的分数线,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招办表示,可参考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该专业往年的本科专业录取成绩在(物理类)535分,在省特控线左右。录取的学生中考时成绩大概在630-670分之间。由于是今年第一次开展“3+4”中本贯通招生,建议成绩在第三梯度以上的考生可以大胆报考。
但校方也提醒,进入“3+4”试点班,不等于读本科就是“板上钉钉”,而是要进行转段考核,存在一定的淘汰机制。据介绍,“3+4”试点转段考核包括公共课程考核、基本素质考核、专业能力考核三个部分,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价”。其中,公共课程考核满分为450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各科满分均为150分。语数英三科成绩均达到合格(90分),且专业能力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各科合格(60分)就可以顺利升上本科院校,比普通高中学生参加夏季高考要轻松不少。
“学校根据试点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也将朝着转段通过率100%的目标去努力,一般来说,在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备考,学校提供良好教学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率不存在太大问题。”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方表示,一方面,学校将优化课程设置,确保中职与本科阶段课程衔接顺畅,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安排骨干教师授课,提供精准教学指导,助力学生顺利通过转段考试,实现升学目标。
浙江:首批中本贯通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超重点高中
广东虽首次试点中本贯通,但在其他省份并非新鲜事物。自2018年浙江省率先试水“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以来,这一衔接中职与本科的职教改革已走过七年探索期,于今年夏天迎来首批毕业生。
事实上,当年浙江的中本贯通改革从政策落地到招生仅两三个月。这项改革虽时间仓促,但成效显著。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是最早试点中本贯通的学校之一,该校党委书记金卫东表示,当年杭州市中考满分600分,本校学前教育专业“3+4”班最低录取线达503分,最高分540分,甚至超过部分普通高中录取线。另一试点校宁波外事学校“3+4”项目录取线也一度在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中位数以上,个别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甚至超过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
今年夏天,浙江省首批“3+4”中本贯通的学生将走出校园。金卫东说,这些年,自己一直在追踪这批中职学生的走向,如今欣慰地看到,第一批中本贯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有20%的学生考取了当地幼儿园的编制,这殊为不易。此外,还有个别学生放弃了研究生推免,凭借优秀的成绩获得香港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当年和这批中职学生分数线相同的普高学生,最后很多没能进入浙江师范大学这类高校。”金卫东说,从七年学习历程来看,大部分学生未后悔当年进入中职的选择。
广州今年试点“3+4”的中职学校一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工业4.0时代,比起能否上大学,家长应转变观念,更多应关注如何更高效地获得适配未来产业需求,如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赛道人才需求的竞争力,中本贯通不应成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技能+学历”双重赋能的成才路径。

2025年5月23日《羊城晚报》T09版报道
文 | 记者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