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吉林银行:深耕数字金融 科技赋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吉林样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0:55:00    

作为吉林省金融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吉林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金融”为引擎,聚焦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搭平台、拓场景、建生态为主线,更新数字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数字金融发展模式,通过构建“XMART”金融科技架构体系,利用科技力量打造和完善数字化应用能力,全力书写数字金融大文章,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战略引领:顶层设计驱动全面转型

  吉林银行以《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数据战略》为纲领,明确“打造线上线下融合(OMO)一流城商行”目标,围绕零售、对公、投金三大业务线,从渠道、用户、流程、生态、数据五大维度推进数字化升级:

  渠道融合:手机银行用户突破516万,对公电子渠道客户超9万;线下惠农签约站点达1900余家,构建“金融+民生”服务网络。

  精准营销:社交银行推动商机94万+,营销策略系统触达客户近1亿人次,实现金融服务“千人千面”。

  流程革新:部署150个RPA机器人场景,信贷工厂模式应用100余套风控模型、6600余条策略规则,业务效率大幅提升。

  生态赋能:创新“招标通”“校培通”等场景化产品,其中“招标通”累计交易笔数超40万笔,成为生态数字化服务的“科技引擎”。

  科技筑基:硬核实力领跑行业创新

  吉林银行以“XMART”架构(生态场景层、渠道互联层、智慧数据层、能力资源层、技术平台层)为核心,夯实数字化转型技术底座:

  重大项目建设:依托《金融科技发展规划1.0》启动“吉星”“磐石”和“星盾”三大工程建设,通过对中台应用系统的全面改造和底层技术能力的合理优化,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的IT基础架构体系。2024年更新迭代《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通过“七四三三”工程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驱动吉林银行从“信息化”向“数智化”转变。《基于可演进架构的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可演进金融科技“XMART”架构体系》入选“金信通”金融科技创新十大案例,成为唯一上榜城商行。

  基础设施升级:北湖生产数据中心通过CQC8302-2018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与维护评价(L3增强级)认证,建成“两地三中心”容灾体系,对外提供政务云服务基础设施服务。

  科研平台突破:获批筹建吉林省首家金融大数据科技创新中心,是省内首家获准批筹的金融机构。数据中台完成91个系统、5900余张数据表入湖,实现全行业务数据“一湖融通”。

  数据赋能:释放价值激活增长动能

  吉林银行以“数据资产化”为目标,构建“DATA+”数据架构,推动数据向生产力转化:

  统一数字底座:集成实时计算+海量数据+智能模型的大数据服务能力平台,支撑客户画像、风险预警等业务场景。

  数据产品工厂:打造“数治吉行”“数说吉行”“数能吉行”三大产品线,形成覆盖营销、风控、管理的全链数据服务生态。

  产学研融合:与吉林大学共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借助先进的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平台,将客户、产品、资产、签约、行为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业务场景营销和风控模型,满足业务分析挖掘需求,提升业务敏捷性的同时驱动业务的创新发展,为业务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持续释放数据价值,促使数据资产转化为生产力。

  未来展望:锚定“数智化”服务地方经济

  吉林银行将持续深化“XMART”架构应用,重点推进四项工程:

  夯实数字基建:优化两地三中心布局,强化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能力;

  拓展场景生态:围绕产业链、政务链、民生链开发“金融+科技”融合产品;

  强化数据应用:建设企业级数据资产目录,实现数据价值全行共享;

  培育创新生态:依托省级金融大数据中心,孵化智慧农业、绿色金融等数字解决方案。

  从核心系统升级到数据价值释放,从场景生态构建到科技奖项突破,吉林银行以数字金融为笔,绘就服务实体经济的“吉林样板”。未来,吉林银行将继续以科技之力破局、以数据之能赋能,为吉林省建设金融强省、实现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晓吉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相关文章
  • 吉林银行:深耕数字金融 科技赋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吉林样板”

    作为吉林省金融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吉林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金融”为引擎,聚焦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搭平台、拓场景、建生态为主线,更新数字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数字金融发展模式,通过构建“XMART”金融科技架构体系,利用科技力量打造和完善数字化应用能力,全力书写数字金融大文章,为地方

  • “南沙金融30条”落地 多家银行闻令而动

    《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简称“南沙金融30条”)出台后,多家银行迅速行动,聚焦创新创业金融服务、跨境金融创新等领域,以高效有力的金融举措,为广州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引擎”注入金融动力。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从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

  • 见谈 | 商汤绝影王晓刚:越过山丘,我如何冲刺智驾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上海、广州报道科技创新在于灵光乍现的一刻。在端到端领域,商汤绝影CEO王晓刚是最先发现机会的那批人。《21汽车·一见Auto》发现,2017年,王晓刚在参与的一篇论文中*最先提到“端到端”。彼时,他想解决计算机视觉在处理不同语义层次任务中的孤立性问题,受人类视觉系统处理

  • 书香向北 阅见未来|书香润沃土 文化筑高地——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综述

    700余家文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展出出版物40余万种,举办各类活动140余项,线上线下参观人数450万人次,累计交易额约2.34亿元。其中,“2025年夏季全国图书馆采购会”采选码洋2.06亿元;主会场、分会场及线上直播渠道销售图书1287.7万元;文产非遗产品销售1473.5万元……5

  • “三链协同”融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襄垣金融监管支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一增一减”推动协调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的工作要求,持续聚焦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创新制定“组织链、服务链、保障链”三链协同机制,多举措助力银行业机构为县域民营和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

  • 人力和财务BP,赋能业务要“闯三关”

    文 | 穆胜不少企业害怕人力和财务部门过度官僚,希望推动“业人融合”“业财融合”,于是,通过派出BP(Business Partner,业务伙伴)的形式来实现这一变革,进而建立了由COE(专家中心)、SSC(共享服务中心)和BP组成的三支柱。事实上,这并非什么新趋势,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财两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