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成都,创未来|创业不到十年,他们让机器人拥有“灵魂”,走上蓉城街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3:03:00    

“请注意观察来往车辆,安全通行。”

“红灯停,绿灯行,翻护栏,损形象。”

……

夏日的成都街头,车水马龙。在繁忙的路口,一台散发着银白色金属光泽、名为“通天晓”的机器人,正全神贯注地“站岗”。它目光如炬,紧盯着来往行人和信号灯。当红灯亮起,有行人试图抢行,“通天晓”会迅速抬起手臂做出标准禁止手势,同时发出清晰洪亮的语音提示。绿灯通行时,它又能娴熟地挥动双臂引导人流。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阿加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通天晓”在成都真实街头的首次协助“执勤”的场景。这场看似寻常的交通劝导,背后是这家成都本土科创企业让机器人拥有“本地大脑”的雄心,更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生动缩影。

6月16日,成都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中,“通天晓”在街头协助指挥交通 资料图

街头协助交警

机器人“本地大脑”秒级响应

让机器人走出实验室,站上复杂真实的成都街头,对“通天晓”是一场严苛的大考。相较于家庭或工厂,人流密集、车流不息的街头环境高度动态和不可控,对机器人的实时响应、安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极限挑战。

“毫秒级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至关重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阿加犀首席运营官史硕道出关键。当前许多智能设备依赖云端计算,存在成本高、网络延迟致命、数据隐私泄露三大痛点,“终端设备本质上缺乏‘灵魂’,其‘大脑’依附于云端。”

“让每个智能终端拥有本地大脑”,是阿加犀创始团队笃定的方向。这需要攻克一个核心难题:如何让原本依赖云端强大算力的AI模型,高效运行在小小的终端芯片上?

史硕告诉记者,阿加犀通过自主研发的以AidLux为代表的一系列AI工具链产品,率先实现了AI模型在终端侧的高效部署。正是这项技术,支撑了“通天晓”在成都街头的纯端侧运行——无需依赖云端,仅凭本地“大脑”就能完成自然语音交互、复杂视觉环境理解和实时运动控制,实现了边缘智能与瞬时响应的协同。

史硕

这场成都街头的“实战”,为“通天晓”提供了绝佳的技术验证场景,也为后续迭代积累了宝贵数据。

史硕强调,“机器人技术必须通过真实场景的应用才能持续优化和迭代。”

扎根蓉城

创业沃土“天时地利人和”

阿加犀的成长,深深植根于成都这片创新沃土。

2018年,中科院研究员孙晓刚与电子科大教授顾实联合发起“AidLearning”开源项目(AidLux前身),迅速吸引全球超百万用户。2020年,面对市场需求,二人果断在蓉创业,阿加犀应运而生。

“从初创到成长,成都市级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史硕感触颇深。这种支持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在于政府积极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主动为阿加犀推荐匹配本地及外地的技术和产业合作机会。公司楼下规划建设中的近2000平米机器人测试中心,也得益于成都高新区在场地协调、租金减免等方面的鼎力相助。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成都丰富的高校资源和富有魅力的城市环境,为阿加犀构筑了强大的人才“磁场”。“公司核心团队中,成都本地人才占到了6到7成。”史硕介绍,其中不乏从北上广深一线大厂积累经验后,选择回蓉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包括众多电子科大等本地高校培养的专业力量。公司目前百余人的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90%。

“成都不仅为我们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其地理位置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聚集了这些专业人才。”史硕认为,成都日益聚集的工业制造和AI上下游产业生态,也为阿加犀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未来已来

“成都造”机器人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史硕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实现从芯片级算力优化到机器人“大脑-小脑”协同控制,从多模态交互算法到场景化部署方案的全栈技术突破。

阿加犀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突破,还体现在其领先的一芯多用机器人解决方案上。传统方案中,机器人需要多块芯片分别处理视觉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任务,导致成本高、体积大、通信延迟严重。阿加犀凭借融合操作系统等技术,首次实现在一块边缘侧芯片集成所有关键模块,为机器人真正“减负”和“强脑”。目前,该“一芯多用”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等领域。在此基础上,阿加犀正进一步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单芯片解决方案,以实现多芯片系统的突破性替代。

当下,阿加犀正加速推进机器人及相关端侧AI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一方面,“通天晓”已在吧台服务、展厅讲解、交通劝导等场景开展应用测试;另一方面,阿加犀端侧AI技术早已在工业领域崭露头角。据介绍,在工业质检领域,阿加犀的智能工业相机及解决方案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服务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多家卫生用品、纺织品制造商。

“我们下一步计划把机器人放到机械化工厂,放到日常生活中,使其能够帮助人们干更有价值或更危险的事情。”史硕透露,预计明年上半年,“通天晓”将在多个工厂进行试点测试,目标是在工业场景中替代部分复杂或危险的人工操作。与此同时,成都积极开放医疗康养、养老服务、市政服务等关键应用场景,为阿加犀等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

“通天晓”

从极客的开源项目起步,到吸引全球芯片巨头高通的投资与合作;从攻克端侧AI的硬核技术,到将“成都造”机器人推向真实街头和全球市场——阿加犀的每一步成长,都浸润着成都提供的养分与机遇。而这家不断为机器注入“灵魂”的企业,也正以其创新活力,反哺着这座城市的科技基因与未来想象。

在成都,创新的故事未完待续。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机器人测试中心即将在公司楼下启用,这里将成为阿加犀下一代机器人产品的重要孵化场,也象征着成都与创新企业携手奔向未来的坚定承诺。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于曼歌

相关文章
  • 在成都,创未来|创业不到十年,他们让机器人拥有“灵魂”,走上蓉城街头

    “请注意观察来往车辆,安全通行。”“红灯停,绿灯行,翻护栏,损形象。”……夏日的成都街头,车水马龙。在繁忙的路口,一台散发着银白色金属光泽、名为“通天晓”的机器人,正全神贯注地“站岗”。它目光如炬,紧盯着来往行人和信号灯。当红灯亮起,有行人试图抢行,“通天晓”会迅速抬起手臂做出标准禁止手势,同时发出

  • 定义极速 智绘生活

    “双万兆”究竟意味什么?“AI+”又能碰撞出哪些新可能?据悉,福建移动“升级双万兆引擎,共创AI+时代”双万兆网络升级暨AI+产品焕新发布会即将拉开帷幕!此次发布会将集中展示福建移动在通信网络升级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为产业智能化转型与智慧生活升级提供强劲动能。双万兆网络赋能数字福建新基

  • 和花、和叶、萌兰,生日快乐!熊猫届三大“顶流”同天庆生,萌图来袭→

    Transparency生日快乐,熊生顺遂!7月4日,是熊猫三大“顶流”——“和花”“和叶”“萌兰”的生日。其中,“和花”“和叶”双胞胎姐妹现居住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于2020年7月4日,今天正式迎来5岁生日。“和花”“和叶”姐妹(摄于2025年1月) “和花”吃笋笋(摄于2025年1月)

  • 前沿企业不断落子宁乡,让人羡慕的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政府引导基金托举产业新秀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炜信曾经,“会养猪,会读书”是对宁乡这一地域“耕读传家”的极大褒奖。今天,机器人、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奔跑在这方天地。今年,凯之成、图灵量子、诚峰科技陆续在宁乡落地投产了新的研发基地。在“招商难”的当下,细数上半年收获的产业“新面孔”,宁乡似乎找到了一条突围之路。谁在做新秀们的

  • 君乐宝再登全球独角兽榜:科技创新引领乳业新质生产力

    近日,胡润研究院在广州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全球共有1523家企业上榜,中国以343家企业上榜数量稳居全球第二。在这份象征创新与活力的榜单中,君乐宝乳业集团凭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提升产业能级,继2024年首度登榜后再次入选,成为行业唯一连续两年蝉联的独角兽企业。一张全球榜单,凸显独角兽

  • 世俱杯展现中国科技力量,海信RGB-Mini LED亮出“双芯王炸”

    2025世俱杯开赛以来,中国科技品牌海信以FIFA官方合作伙伴身份不断在赛场上“刷屏”,就在球迷逐渐熟记场边围挡广告上的“百吋电视,世界第一”时,突然出现的“RGB-Mini LED TV”令人眼前一亮,面对这个陌生的名词,很多人不禁要问:“什么是RGB-Mini LED电视?”简单来说,它是一种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