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莞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28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增速较2024年全年提升13.4个百分点,实现2025年的强势开局。其中,出口1385.3亿元,增长12.6%;进口898.5亿元,大幅增长39.0%,东莞外贸行业迎来“开门红”。
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民营企业成增长主力
综合来看,东莞工业生产增长较快,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8.3%,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3.7%,化工制造业增长1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0%。电子计算机整机、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9%、37.3%和21.7%,为外贸出口提供强劲支撑。
从市场占比来看,东莞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57.4%,占外贸总值的21.3%,东盟稳居东莞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对美国(+12.2%)、欧盟(+15.3%)、日本(+27.9%)、韩国(+25.8%)等市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民营企业表现尤为亮眼,进出口额达1461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全市外贸总值的64%,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力量。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38.6%,占比提升至50.6%,加工贸易增长3.8%,保税物流增长13.3%。
出口产品方面,手机出口增长56.3%,电脑及其零部件增长16.1%,电工器材增长15.5%,集成电路增长3.1%。家电出口增长12.9%,纺织纱线增长10.2%,显示出东莞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趋势。
出海热潮还需更多助力,2025挑战机遇并存
尽管2025年迎来开门红,但东莞市外贸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志昌指出,首两月的开门红与年初的大规模的新年订单有关,想要每个月都维持这么高的增量,是不符合国际市场运行逻辑的,要维持2025全年持续增长,还需持续优化政策,帮助更多企业顺利转型。
周志昌认为,很多东莞的外贸企业尽管出口多年,但只是贸易链条上的某个节点。即使有海外订单,生产企业大都是按需求样式、图纸的要求完成,对于海外消费者的生活习惯、风险和文化缺乏体验。因此即使有海外业务或者有公司,并不代表企业出海全球化。东莞制造业经过多年已有很强的制造能力,但对产品需求如何定义、制造规则从何而来,代工的生产企业往往不知道,陷入路径的依赖而导致研发设计能力逐渐退化。当外贸企业试图建立自有品牌,才会意识到缺少“产品定义”的能力,缺乏建立渠道面向用户的营销能力。
对此,周志昌建议,要助力“出海”热潮,政府和行业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推动。
一是加强推动中小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以规避依赖欧美市场风险。支持企业参加新兴市场展会并设立境外营销中心,助力企业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习惯。二是加强促进中小出口企业往不同外贸新业态转型,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传统贸易往跨境电商、海外仓、离岸贸易等)。三是完善新兴市场信用体系。目前买家信用度存在不足,需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增强出口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信心。四是协调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东莞营业处)的合作,扩大出口信保融资规模。五是通过AI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数字化手段,支持生产企业建立独立站并推进数字化营销、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六是鼓励和加强传统自营模式外贸服务企业往外贸综合服务转型,助力中小企业合规和拓展海外市场。
“出海不只是产能出海这么简单,还要品牌出海,自研产品出海,这样企业才能拥有国际市场影响力、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出海也需要有全球视野,不是光人出去就行。”周志昌说。
对于2025年的外贸走势,周志昌信心满满,“虽然东莞外贸还在经历转型调整的阶段,但能明显看出,今年东莞对于外贸的重视程度不同于往年,除了年初各政府部门工作会议对于外贸政策推出的不断强调,即将颁布的‘稳外贸30条’,将对东莞外贸行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2025年,将是东莞外贸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一年。”
文 | 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