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今年4月,基金新发市场延续了3月回暖势头,百余只基金发行规模近千亿元。年内新成立的基金超400只,合计发行规模超过3400亿元,近半数为权益基金。股票型基金、FOF、QDII等发行规模同比大增。业内普遍看好权益市场,重点关注AI主线投资机会。
据同花顺数据,按基金成立日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26只新基金成立,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3只,合计发行规模为3421.74亿元。权益基金新发规模占比近一半。具体来看,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有254只,同比增加近73%;合计发行规模为1384.83亿元,占同期基金发行总规模的比例为40.47%,同比增长210.79%。年内新成立的FOF有20只,发行规模为230.31亿元,同比大增456.44%,占比近7%;新成立7只QDII,发行规模为41.12%,同比增长74%。61只混合型基金、77只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分别为201.88亿元、1528.6亿元,分别占比为5.9%、44.67%,均同比下滑。
另外,270只指数型基金合计发行规模为1898.91亿元,占比近56%,同比增长接近26%;其中,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与增强指数型股票基金合计240余只,发行规模超过千亿元。权益基金中,指数基金单只产品的发行规模也较高:发行规模最大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规模近50亿元;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的发行规模也超过40亿元;天弘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平安中证A500ETF、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与博时科创综指ETF发行规模均超过20亿元;中金中证A500ETF、汇添富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等多只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居前。
公募机构普遍看好权益市场后续的机会。展望二季度,博时基金指出,伴随美国降息预期抬升、衰退预期升温,投资者可关注外资回流的可能。结构方面,二季度可围绕哑铃型配置,防守为先,等待风险收敛。A股配置上,建议采取“红利+科技成长”的哑铃型配置,关注“日历效应”的启示。
投资主线上,博时基金表示二季度看好震荡颠簸期红利防守、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关注受益内需政策的板块这三大主线。二季度初始,市场进入震荡颠簸期,采取红利防守策略,可关注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新兴产业技术进步方面,可重点关注AI应用端的创新进展,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投资机会。外部冲击下则可关注受益内需政策的相关方向,关注政策刺激下顺周期、大消费的投资机会。
东方红资产管理权益研究团队指出,今年第二季度权益宏观策略展望是“总量趋稳,结构突围”,从总量到结构的重心转移是当前经济形势的新特征。从国内配置视角,稳定资产价格是本轮宏观调控框架的重要抓手,权益资产回报率趋稳与居民财富再配置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存款搬家”可能成为股市的增量资金来源。风格上,价值向成长切换的拐点已现。结构上,2025年可能类似于2013年,指数平稳,产业演进“奇点时刻”或将重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周期驱动有望带来超额收益。
东吴基金基金经理刘元海认为,从历史经验看,二季度A股市场可能“决断”选出全年投资主线,通常二季度被选出的投资主线有望具有一定产业趋势。“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预计2025年我国出口行业可能存在较大压力,因此当前AI主线我们将以内需方向为主,外需方向等待国际形势进一步确定再做决策。”他表示,二季度以及下半年国内AI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包括AI先进模型以及AI应用,AI人工智能方向仍然有望成为A股市场重要投资主线之一。“当然,我们也关注国内科技自主可控以及国产替代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