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龙县金矿宿舍改造前。

安龙县金矿宿舍改造后。
“终于告别头顶上的‘蜘蛛网’啦!现在出门抬头看天,心情都变好了。”站在安龙县利民小区整洁的楼道下,75岁的杨大爷笑着感慨。曾经,那些杂乱交织的线缆如同张牙舞爪的“飞线怪”,霸占着楼宇间的空隙,让他每次都得提心吊胆。
一度,安龙县多个老旧小区都面临类似的困扰。那些年久失修、线路老化的小区上空,电线、网线、电话线像藤蔓一样纠缠在一起,在风中颤抖。它们不仅影响市容,更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利民小区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薄弱、线缆私拉乱接,“飞线”问题严重。“有些线都成了废线,还悬在空中,风一吹还会晃动,看着都怕。”杨大爷回忆道。
治理“飞线”,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做起
整治“飞线”,不是剪断几根线那么简单。那是一项需要部门协作、统筹规划、技术支撑和居民配合的系统工程。2022年以来,安龙县把“飞线”整治列入民生实事清单,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问题,投入资金2226万元,启动城市通信线网改造及地下管道建设工程。
为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当地组建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施工方案,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整治、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住建、工科等相关单位,会同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企业,逐项排查难点、堵点,精准施策。
这是一场“从天上搬到地下”的改造,也是一项“眼睛看得见、群众摸得着”的民生工程。

改造前。

改造后。
抬头见蓝天,老小区也有“新气象”
如今,安龙县的金矿宿舍、电信局宿舍、二中宿舍等多个老旧小区“飞线”已被彻底清除,线缆入地、入管,环境焕然一新。那些曾经如蜘蛛网般缠绕的线缆,如今变得有序、整洁。“老旧小区也可以很‘高级’,走在院子里,感觉人都精神了。”居民李阿姨笑着说。
截至2024年底,安龙县共完成12个老旧小区的通信光缆整治,覆盖用户达3500户,重新布放光缆400公里、建设分光箱367个、端口2936个,清理废弃光缆68公里、分光箱372个、老旧皮线网线1120条。同时,城区主干道管网建设也已完成15公里,其余22.061公里将在2025年继续推进。
这场“看不见”的改造,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居民对“飞线”整治拍手称快。“这是做了件实打实的好事!”居民们这样评价。

改造前。

改造后。
整治不停步,让城市更“精致”
整治“飞线”是安龙县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步棋。接下来,当地将继续巩固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飞线”反弹。2025年,安龙县计划再投入420余万元,对12个老旧小区进行“飞线”治理,同时配套实施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城市内涝综合整治项目。
一根线,看似轻巧,却能让城市的“脸面”黯淡许久。一片天,本应清朗,却被密密麻麻的“蜘蛛网”牢牢覆盖。所幸,在安龙县,治理“飞线”的这场城市“微整形”工程,终于让城市重新抬起了头。
“飞线”不是新问题,却是典型的“老大难”。线缆乱象背后,涉及通信、电力、住建等多个部门,管不好、治不了,成了不少地方的城市治理盲区。而安龙县给出了一份值得参考的答卷:不仅敢于动真碰硬,更在执行中展现了“绣花功夫”——从成立专班、专项资金,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再到协调多家运营商,连“老旧皮线”都一并清除,不搞“面子工程”,而是“线”到病除。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升级,更是一次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它提醒我们:城市之美,不只是高楼林立的“宏大叙事”,更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

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宿舍改造前。

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宿舍改造后。
安龙县在巩固整治成果的同时,还同步谋划了长效机制与配套的城市内涝治理,这种统筹推进、持续发力的节奏,正是城市精细化管理该有的样子。
当然,整治“飞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映射出的,是城市治理是否真正站在居民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许,安龙县的“飞线整治”不能一夜之间解决所有城市病,但它无疑是让城市“更像家”的关键一环。
当城市告别“蜘蛛网”,不只是一片蓝天的回归,更是一份对群众生活品质的承诺落地。而这样的治理细节,才是城市真正的“高光时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雯
编辑 宋 洁
二审 张 恒
三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