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7月12日电 记者手记:在香港,送一只鹦鹉回家
张雅诗、吕诺
一段萌宠视频,一场爱心接力,让一对香港夫妇与走失的宠物鹦鹉奇迹般重逢。
周末下午,记者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采访。工作告一段落,记者被手机微信群消息吸引了。
“是谁的小宠物飞到我家来了?”一位内地来港工作的朋友留言,还配上一只小鸟在吃东西的短视频。原来,她的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羽翼丰满的绿色和尚鹦鹉。
香港气候环境优越,人与自然和谐,窗外飞来一只鸟儿本不足为奇。但朋友注意到,这只鹦鹉戴着脚环,肯定是只宠物鸟,遂先就近在邻居中寻找失主。
鹦鹉白色的腹部沾染了尘土,窗户敞开着,它却不愿飞走,看来是在外流浪累了,想找个地方歇息。朋友为小鹦鹉端上清水解渴,还拿出南瓜子款待。鸟儿跃上瓜子罐边沿,兴奋地一头栽进罐中。大快朵颐之前,还不忘先把防潮包啄出丢到一边。
歪头、跳跃、理羽……小鹦鹉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瞬间萌化了大家的心。群里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它有脚环,该是有人养的吧?”“可以联系渔护署”“我在游泳池附近看到过寻鸟启事”……留言中洋溢着温暖与关怀。大家纷纷为鸟儿的聪明可爱点赞,也积极提供线索,想方设法帮它回到主人身边。
记者随手把影片转发给一位饲养鹦鹉的老同学,分享小鹦鹉的萌态。没想到,这一动手指,竟帮鸟儿踏上了回家的路。
同学介绍,在香港,市民饲养常见品种的宠物鹦鹉,例如虎皮、玄凤、和尚等,并不需要登记,但很多饲主都会为鹦鹉戴脚环。脚环上有编号便于识别,万一鸟儿走失也能增加寻回机会。
20分钟后,这位同学传来社交媒体上一则寻鸟帖文,大意是饲主一只刚满两岁的和尚鹦鹉,两天前在湾仔摩理臣山游泳池附近飞走了,至今无影无踪。饲主是一对香港夫妇,他们心急如焚。
在香港,家养的鸟儿走丢了,能寻回的机会不高。宠物鸟在大自然中生存能力有限,回家才更安全。一些热心的爱鸟人士便在社交媒体上建立寻鸟群组,让走失鸟儿的饲主可以发帖求助。扩大寻鸟网络,有助于宠物鸟回家。
有的热心人士甚至会在外出时带上鸟网和鸟粮,一旦在户外遇见戴脚环的宠物鸟儿,就可先将其捉住喂养,再帮它寻找主人。这些行动全属无偿,体现了社区中互助互爱的精神。
同学把小鹦鹉的视频私信给那对夫妇。虽然看不清楚鸟儿脚环上的编号,但他们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家心爱的宠物:“能今晚团聚吗?我们很担心,两天没睡了!”
记者加快回程的脚步。在返回市区的路上,记者跟饲主通了电话,请他们带上印有脚环编码的卡片,一起到朋友家认领鹦鹉。
另一边厢,小鹦鹉在朋友家中十分惬意。宾至如归的它,吃饱喝足后竟飞上朋友肩头,依偎着不肯下来,还在朋友衣服上留下“画作”。鸟儿的信赖,让朋友受宠若惊,既紧张又感动。
重逢一刻,饲主夫妇喜极而泣。“已经两天了!我们在附近找了很多遍,凡是有树的地方都去看,一共走了40多公里,脚趾都肿了!遇上你们,我们真的非常幸运!”男饲主不停道谢。
由朋友发出第一段视频到淘气的鹦鹉重返安乐窝,中间只有短短3个小时。鸟儿这段有爱的旅途,迎来大团圆的结局。
当晚,饲主传来短片,是家中另一只鹦鹉在为小别重逢的伙伴整理羽毛,画面温馨感人。记者群里,大家看了又看。
一只迷途的鹦鹉,密切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依存,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香港这样的都会,忙碌的人们平日步履匆匆,但扶危助困总不吝伸出援手。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默默晕染着城市的善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