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来检查你家的冰箱、凉皮、蘑菇有没有问题!炎热夏季,需警惕食源性疾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7 18:46:00    

6月7日,高考正式开始,考生们也即将开启长达3个月的暑假生涯。

然而,夏季高温高湿,若储藏不当还容易导致各种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酷暑来袭,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在增加,市民朋友需注意健康饮食,以防发生食源性疾病。

夏季储存食物需注意这些

冰箱不是食物的“保险箱”,若使用不当,反而会滋生更多细菌。

专家介绍,冰箱本身并不具备灭菌功能,只是通过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和酶类活动来延迟食物的腐败变质现象。时间久了,冰箱里的食物也会悄悄腐烂、变质。不恰当的使用冰箱储存食物,也会增加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要想正确利用冰箱储存食物,首先要将生熟食品分开放,以免造成交叉污染或“串味”;应用保鲜袋或保鲜盒将食物包密实再放置,并遵循熟在上、生在下的原则,而且最好避免同放在一个容器内。

其次,冰箱存放食物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塞得太满容易引起食物间细菌的交叉污染,还会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并且,饭菜在放冷的过程中细菌也会疯狂繁殖,因此应尽快将其放进冰箱;但要注意的是,凉菜大多没有经过高温烹调杀菌,易残留一定的细菌和微生物,而现在高温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和繁殖,不建议进冰箱存放。

再次,食物最好先处理后存放。鲜鱼、肉等食物最好是先用塑料保鲜袋或带盖的保鲜盒封装,再放入冷冻室贮藏。蔬菜类先进行预处理,在进冰箱前将原先很脏的包装袋和腐烂的部分处理掉。

最后,避免肉类反复解冻,在高温的夏季,肉类反复解冻、冷冻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可将肉类切块分装后放入冰箱,分批食用,避免反复的解冻;同时,定期检查冰箱里的食物,将超过时限的食物清理掉并进行清洁。冰箱在使用过程中若被污染要及时清理。

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

据悉,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米酵菌酸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和野生蘑菇中毒等。

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这种细菌容易在偏酸(PH5~7)、温度为25~37℃的环境中滋生,特别是高温、潮湿的夏、秋季节。凉皮、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米粉,发酵玉米面等,都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引发中毒。

米酵菌酸毒性强,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可达40%以上。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副溶血性弧菌则非常“重口味”,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近年来的监测发现,淡水水产品也可受到它的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为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致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用未经烧熟煮透的水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的即食食品。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症状,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少数病人会发展至脱水、休克。

沙门氏菌也是夏季一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鸡肉、鸡蛋、猪肉、奶类等动物性食物是最容易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类别。蔬菜水果也可能被污染而携带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以胃肠炎型最为常见,开始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缺乏,随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腹泻一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粘液或血。

专家提醒,为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市民尽量避免在家自制发酵米面类食物,并购买新鲜、生产日期近的食材;进食海产品时应将其烧熟煮透,并将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严格清洗乘放过海产品的餐盘;及时处理发霉食品,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后继续食用;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并谨慎采食野菜、野果。

食物中毒后如何紧急处理?

如何判断是否食物中毒?据了解,食物中毒通常是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还可出现发热、头痛、眩晕、乏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另外一同进食的人同时发病,出现相似症状,也是食物中毒的常见现象。

食物中毒后,应第一时间催吐并留样;同时,可大量饮水对毒素进行稀释;若进食未超过2小时,可用手指刺激咽喉催吐,尽可能将食物排出;如症状没有缓解要立即就医,以免耽误诊疗。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相关文章
  • 体检查出息肉、结节怎么办?医生提醒:少吃这几类食物!

    不少人体检查出息肉、结节后,会非常关注生活中应该怎么吃,需不需要忌口。那么,这些人饮食上到底该注意些什么?1 长了胃息肉,少吃4类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医师赵东兵介绍,临床上发现,胃息肉和胃酸密切相关,高胃酸状态易长息肉。在发现胃息肉后,改变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或许可以阻断胃息肉癌变

  • 让“罕见”被看见 全国首例免疫缺陷病基因治疗在渝完成

    第1眼TV-华龙网讯(唐雨)罕见病,是指发病率很少见的疾病,它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大类散落在各个疾病系统的罕见病的统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其中儿童占50%以上。活动现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供图7月5日,第二届两江国际医学年会—中英儿科罕见病论坛在渝举行,来自国

  • 饭前/中/后最伤肠胃的事,你可能都做过

    想保护好肠胃,一日三餐吃什么非常重要,但只关注吃什么还不够,吃饭前、中、后的一些不起眼小习惯,也在悄悄影响肠胃健康。《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帮你避开这些伤肠胃的习惯。饭前最易伤肠胃的5件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盛勤松表示,吃饭前要避免做以下5件事:大量喝水饭前喝水太多会把

  • 蜜雪冰城,被通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内地餐饮品牌进军香港市场,吸引不少港人尝鲜。据南方日报报道,6月9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下称“中心”)公布,一个冰冻甜点样本的大肠菌群含量和总含菌量超出法例上限。据悉,涉事店铺为沙田好运中心的蜜雪冰城。中心发言人表示,中心从沙田一零售店铺抽取上述样本进行检测。结

  • “黄喉”得了病,竟会要人命?医生提醒:太粗或太细都有风险

    爱吃火锅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黄喉,又脆又嫩倍受欢迎。黄喉是哪个部位?黄喉一般指猪或牛的主动脉,是全身最粗大的动脉。人也有黄喉,即贯通胸部到腹部的一根粗大的动脉。主动脉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不是太粗、就是太细作为人体最粗大的动脉,主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其实黄喉也会得病,也就是大家更

  • 来检查你家的冰箱、凉皮、蘑菇有没有问题!炎热夏季,需警惕食源性疾病

    6月7日,高考正式开始,考生们也即将开启长达3个月的暑假生涯。然而,夏季高温高湿,若储藏不当还容易导致各种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酷暑来袭,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在增加,市民朋友需注意健康饮食,以防发生食源性疾病。夏季储存食物需注意这些冰箱不是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