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中秋月二首·其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诗的内容非常直白,但是非常有韵味。
大家不管身处何地,抬起头来看中秋节的月亮,总是又大又圆,十分明亮。“皆言四海同”,是一种共有的体验,也是中秋成为特殊节日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天下人都看到了圆月,所以每个人才都想到了团圆。也正因为如此,一般人的想象中,中秋节这一天,所有人看到的是美丽的月亮。
而诗人却突发奇想,说千里外可能有雨和风,未必看得到天上的一轮明月。
显然,诗人的想象是符合生活的,也是具有哲理的。甚至,我们也可以从诗中展开联想,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大家都团聚在一起,焉知有些人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痛苦呢?
诗的内容很浅,诗的意境却很深,正是这首诗让人称叹的地方。
第2首,《中秋与空上人同宿华严寺》:扫榻相逢宿,论诗旧梵宫。磬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 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冷朝阳,是大历年间的才子。
当年,冷朝阳考上进士,还没有等到朝廷封官,就回家探亲。当时著名的才子钱起、韩翃、李嘉祐、李端等人一起举办宴会为冷朝阳送别,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
冷朝阳的诗以五律见长,最大的优点在于写景精妙。我们看这首诗,写的是冷朝阳中秋节在华严寺借宿,还和“空上人”相谈甚欢,深夜而不眠。
中秋节的月亮是如此美丽,而诗人说“月色过山穷”,巧妙抓住了月与山的关系,一个“穷”字,生动活泼,妙不可言。
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这两句既是写华严寺周边的环境,也是凸显诗人与空上人相处交谈的融洽与欢乐,既安静又动感,处于热闹与安静的巧妙平衡。
最后感叹明天就要和空上人分别,真是依依不舍。平日里的分别都让人难以接受,更何况现在是中秋节,团圆的日子却接着分离的现实,越发让人感叹。
这首诗文字优美,写景漂亮,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读起来真是美极了。
第3首,《和崔中丞中秋月》: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不知飞鹊意,何用此时惊。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南史。这首诗没有什么深意,纯粹是一首应酬的和诗。
然而,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首诗把中秋节写得太美了。
“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中秋节人人赏月,所以大家都在风露里享受佳节。中秋节天高气爽,所以“万里觉天清”。
数字词的运用,“湿”与“清”的对比,都非常巧妙,体现了诗人擅长炼字的特点。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这两句也非常美,尤其是前一句,写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水波的晃动而摇曳生姿,让人仿佛看到了绝美图画。
这是形容中秋节景色的绝美好诗,让人感叹诗人就是诗人。诗人会说“映水金波动”,而我们只会说,月亮好美啊!
第4首,《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让朋友准备酒的诗句大名鼎鼎:“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而白居易请人喝酒赏月的中秋诗,就显得没啥名气了。
白居易的诗要让老婆婆也能看懂,这首诗就达到了这样的标准。语言通俗直白,没有生涩的文字,然而读起来却很有诗味,简直美不胜收。
第一句开门见山,说中秋月色很好,不应辜负。第二句说,白居易自己想要看月亮,也想让朋友一起看月亮,就是不知道朋友意下如何。
最后两句是“诱惑”朋友的妙语:“快来快来,这里的月光最美,你不应该错过啊!”
整首诗读起来趣味盎然,具有生活之美,也展示了中秋节“人月两团圆”的节日氛围,令人感觉到妙不可言。